English

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

1998-10-04 来源:光明日报 董尚荣 我有话说

县域经济跨世纪发展,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,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。如何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呢?我们认为,只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,坚持“发展是硬道理”和“三个有利于”原则,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因县制宜,才能迎来县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。

县域经济应该实行全方位开放。在县一级,富余的是资源和劳力,短缺的是资金、项目、技术。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偏紧的情况下,要支撑起新一轮发展,就必须四海借云梯,八方寻财力,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,以开放型经济,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。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转移的机遇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,吸引跨国公司、大财团投资,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,努力提高出口份额和竞争力。县域经济既要树立对海外开放的观念,又要树立对外省外县和县内开放的大开放观念,形成贸易、投资、资源开发、劳力输出相结合的多元化开放格局。

县域经济应该依靠科技进步,转变增长方式,走农业产业化、工业集团化的路子。现在,“买方市场”已形成,竞争格局已由国内竞争向国内、国际双重竞争转变。县级工业企业往往属原材料型、粗放加工型、劳动密集型企业,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名牌商品少。而以粮、棉、油为主导的大农业,品种单一,生产规模小,劳动生产率低。县域经济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扭转劣势并进而站稳脚跟,必须依靠科技进步,走农业产业化、工业集团化的路子。农业要搞科学种植、科学布局、科学转换,因地制宜确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,按照区域化布局、专业化生产、一体化经营、社会化服务、企业化管理的要求,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,把重点放在龙头企业的建设上,加快向加工专业化、精深化迈进,并以此带动商品生产基地建设。工业要围绕创名牌,出精品、上效益,花大气力抓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,加强同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、大型企业的联姻与合作,建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,拿出一批过得硬的拳头产品,发展县级工业要立足本地资源,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,使县级工业的发展,稳固地建立在资源优势和农业基础之上,逐步实现工业集团化。

县域经济要走农村城市化道路。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而从事二、三产业,还有一些劳动力处于剩余或半剩余状态。二、三产业要求相对集中,具有较好的交通、通讯、市场和能源等条件才能发挥聚集效益,过于分散,不仅浪费资源,加大成本,而且也形成不了规模效益。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可能都涌入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。因此,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已迫在眉睫。要按照规划高起点、建设高标准、管理高水平的要求,把县城区逐步建设成为具有中等城市的现代农村都市。同时按照整体推进,重点突破的要求,以乡镇场驻地为依托,以多功能、开放式、现代化为方向,建设一批设施配套、功能齐全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卫星小城镇,与县城形成科学协调的梯度城镇框架,使广大农村逐步实现劳动方式机械化、衣食住行城市化、文化闲暇现代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